- · 《核农学报》刊物宗旨[09/07]
- · 《核农学报》征稿要求[09/07]
- · 《核农学报》投稿方式[09/07]
- · 《核农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09/07]
- · 《核农学报》栏目设置[09/07]
尚书中的农医天算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三.天学 在古代中国,天是人们崇拜的对象,而有关“日月星辰”变化的“天象”则皆有着警示世人的作用。关于“天学”的内容有“尧典四星”及,《尧
三.天学
在古代中国,天是人们崇拜的对象,而有关“日月星辰”变化的“天象”则皆有着警示世人的作用。关于“天学”的内容有“尧典四星”及,《尧典》是《尚书》第一篇,其中论述的所谓之“尧典四星”即为四颗恒星与历法的关系,接下来谈治理洪水和禅让的两个问题。尧典四星是标志四季更替的天文符号,对于四季分明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意义重大,古代中国人自古及今的生产生活皆是依四季更迭而进行的。而对四季的预告也是古代国家统治内容的重中之重,《尧典》“乃命羲和,钦若昊天,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人时”,当时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羲和,有四个助手,“日中星鸟,以殷仲春。孔颖达疏:鸟,南方朱鸟七宿。殷,正也。春分之昏,鸟星毕见,以正仲春之气节。”,名“鸟”的恒星象征春分节令,昭示鸟兽交尾繁殖的季节,进而谈及“火”、“虚”及“晶”三恒星所分别代表季节。可知,古代中国人“在帝尧时代,已经能够根据鸟、火、虚、晶四颗或四组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,来判断四季的更替,并指导民众的生产和生活。”ix
四.算学
《尚书》中关于算(数)学资料不是很多,其实在人类思维中任一观念之形成,本为生活生产,对于以往经验之总结提炼,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,中西皆然,古代中国的“算学”作为一历史文化现象,亦不例外。中国原始先民的数字观念也即是从对自身周围具体事物感知开始的,并在其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加以强化完善。人类文化凭籍传统民族风俗得以延续,进而形成一系列的符号象征,以此来将以往形成的人类社会经验传递后世。中国数字的起源虽然因历史久远、文献遗失而难以寻觅,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悠远传承有序,不同于“四大文明”中的其他三种。今天从《尚书》中,仍可依稀钩沉出些许相关史料,主要是关于“数学起源”的“河图洛书”。
《尚书·顾命》“成王将崩,……河图,在东序。”,“河图,八卦;伏羲王天下,龙马出河,遂则其文以画八卦,谓之河图。”(《顾命传》),“北宋时刘牧在《易数钩隐图》以‘天地生成之数’为‘洛书’……这就是数学起源于‘河图洛书’说的开始”x,朱熹在《周易本义》卷首有言“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”认为“天地生成之数”本为“河图之数”。秦九韶在《数书九章序》中谈及数学:“大则可以通神明,顺性命;小则可以经世务,类万物”,并进而明言数学“爰自河图洛书,闿发秘奥,八卦九畴错综精微”……“数与道非二本也”。当然关于“洛书”与“洪范九畴”的关系目前还不能确切认定,“但这些材料提供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线索,它说明洛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之中”xi,可知在《尚书》之中有着诸多数学起源的线索。
五.结语
《尚书》中的科技史料原始宽泛、零散芜杂,甚而至于不可靠,这正是萌生之初的中国科技题中应有之义。同时,《尚书》中的科技史料亦是包罗万象、异常丰富,而其中诸多方面,尤其是“农”、“医”、“天”、“算”思想对中国传统科技的影响巨大。
注 释
i金景芳.尚书·虞夏书新解序[M].沈阳:辽宁古籍出版社,1996.2
ii(日)田岛锦治.尚书の虞夏书に见はれたる经济思想[J].经济论丛,1934,(38).
iii金景芳,吕绍纲.《尚书·虞夏书》新解[M].沈阳:辽宁古籍出版社,1996.
iv钱宗武,杜纯梓.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4.
v陈文华.中国农业通史.夏商西周春秋卷[M].北京:中国农业出版社,2007.
vi王希亮.中国古代林业职官考[J].中国农史,1983,(4).
vii鲍晓东.试论巫文化中“巫医一体”的盛衰,[M]. 江西中医药,2003,15(4):24-26
viii张岱年全集 第4卷[M]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6.此处五行是否就是后来中医所称指的“五行”,学界无从考证。
ix王红旗.尧典四星何时有—试论中国人在7400年前的天文观测活动[J].文史杂志,2002(06).
x李迪.彻底批判关于数学起源于“河图洛书”的谬论 [J].数学的实践与认识,1975(02):11-14.
xi罗见今.世界上最古老的三阶幻方——关于组合学起源的讨论[J].自然辩证法通讯,1986(03).
文章来源:《核农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xbzz.cn/qikandaodu/2021/0708/395.html